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
伴着徐徐的秋风,我们又一次相聚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,开启新学期第二周的崭新学习生活,也是即将迎来第41个教师节的美好时光。
此刻,我提议全体同学,向身边每一位辛勤耕耘的老师,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祝福!请大家抬头挺胸,看着大屏幕大声对老师说:“老师,您辛苦了!祝您节日快乐!”
作为教师代表,我由衷感谢同学们的问候与祝福。今天,我将围绕“尊师重教,共建和谐校园”这一主题,与大家分享三点思考。
一、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传承


尊师重教是深深烙印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传统美德。古人早已阐明了教师的重要性,古人云:“三教圣人,莫不有师;千古帝王,莫不有师。”孔子、老子、释迦牟尼等先哲,乃至历代有作为的领导者,皆以尊师为重。另外,因为老师关乎个人成长与人生福祉,民间还将“师”与“天地君亲”并称“五圣”,当作至尊伦常来供奉。
春秋政治家管仲更是留下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”的箴言,而“树人”的核心,正是老师的言传身教。老师是引导人类走出荒漠和蒙昧的圣者,是开启心灵之窗撒播知识种子的天使,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。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成长,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。社会的每一点进步,无不凝聚着教育工作者的辛劳和奉献。他们甘为人梯,用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,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,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。
二、尊敬老师是藏在细节里的行动自觉

尊敬老师,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,正如姜子牙在《太公家教》中所说:“弟子事师,敬同于父,习其道也,学其言语”。真正的尊重,就藏在日常的小事里,例如:见到老师主动问好,进办公室先敲门报告;遵守课堂纪律,上课发言手先举;落实“光盘行动”,不浪费粮食;爱护公共卫生,不随便乱丢垃圾,见到纸屑随手捡起。这些都是藏在细节里的尊敬老师的行动自觉。
但遗憾的是,我们身边仍有很多不和谐的现象,每一次老师在餐厅看到同学们浪费粮食的情形,内心都有一种莫名的心痛。你们餐盘中的每一顿饭菜都凝聚了无数劳动者的辛勤汗水,从种植、养植到收获,再到运输和加工,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,随意倒掉的每一粒米饭、每一块肉、每一根青菜,都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,也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。
另外,从每天校园卫生通报情况来看,我希望那些不爱护公共卫生的同学也要对自己的不良行为引起重视,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。卫生情况存在问题比较严重的是:1.吃完宵夜不收餐具;2.餐后餐桌、地板清洁卫生搞不干净;3.随手乱丢垃圾。
以上这些行为,不仅仅是对老师教诲的一种漠视,更是对校园规则的漠视。在校园这样一个充满秩序与规范的环境中,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,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谆谆教诲。然而,这些行为却背离了这样的基本准则,与“尊师”这一初心相去甚远。
三、和谐共建是以赤诚之心回应师者之盼

陶行知先生说: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走半根草去。”
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,深刻道出了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与纯粹初心。老师们从不求回报,他们的期望其实十分简单:期望大家在课堂上能够全神贯注听讲,扎实学好知识,未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;期望大家在意识到错误后能及时改正,坦然接纳批评,持续完善自我;期望大家学会感恩,珍视老师的良苦用心,积极主动地配合班级管理。
同学们,“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”。构建和谐校园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,付诸实际行动。当然,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。因此,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,既要从尊重师长的细节以及修正自身不足着手,也要从认真对待每一节课、每一次用餐、每一场活动开始。让我们从今天做起,从自身做起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尊师”的内涵,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回应老师的殷切期望。总而言之,我认为只有通过这些具体且细致的努力,我们才能真正将和谐校园建设落到实处,使其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美好家园。
最后,让我们再次齐声向所有老师道一声:“老师,您辛苦了!祝您节日快乐!”
我的讲话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