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,大家早上好!今天我国旗下的讲话题目是《懂礼貌,讲文明——做有温度的校园主人》。我知道有些同学会觉得,“懂礼貌、讲文明” 是老生常谈的话题,好像没什么特别的。但大家不妨想想,为什么我们会对微笑着打招呼的同学更有好感?为什么整洁的校园会让我们心情舒畅?因为文明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,它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善意,是我们在校园里收获快乐与成长的基础。
在我们平时的校园学习生活中还是存在一些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,比如有些同学要请假的时候,直接走到办公室把请假条往老师面前一放,不说话,反而要老师主动问:“同学,你要请假吗?”或者直接把请假条给老师,然后说:“请假。”还有的同学要问老师问题,就把题目往老师面前一放,用手在题目上敲一敲,反而要老师问:“是这道题不会吗?”同学们觉得这是不是不够礼貌,用黎校的话来讲:“啊猫啊狗也有个称呼吧”。所以校园内体现礼貌文明的第一点,是就是与人交往时的尊重,文明有礼是沟通的桥梁,一声“老师”,一句“同学”,就是多一分尊重,多一份和谐。
《论语》中提到:不学礼,无以立,意思就是说,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仪,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。《礼记》中也提到:“礼者,敬而已矣”,意思就是说,所谓的礼,也就是敬爱而已。其实道理很简单:当我们把“谢谢” 挂在嘴边,是在认可他人的付出;当我们轻声说 “抱歉”,是在化解彼此的尴尬;当我们主动为他人搭把手,是在把温暖传递出去。心中有戒尺,言行有敬畏,你以为的“真性情”、“有个性”,多半只是别人眼中没素质的放肆。
之前我当班主任时,有一个同学在打饭,前面的同学不小心把汤洒到了他校服上,我正想着要去调解,没想到后面这个同学先摆摆手说:“没事没事,这汤看着就香,就是没喝到嘴里有点可惜!”这一句话把周围的人都逗笑了,洒汤的同学也赶紧递上纸巾,一场我们想象中的恶言相向或肢体冲突场面没有发生,同学们,你们看,礼貌不一定只有 “你好谢谢”,也可以是化解尴尬的幽默。还有我在读书的时候比较喜欢打篮球,晒得比较黑,有一次一个同学想体现一下他的幽默细胞,当着其他同学面前和我开玩笑说:“你是不是刚从非洲回来,皮肤这么黑。”我笑着说:“我只是不肤浅。”从这以后,这位同学再也没说过我黑了。
文明礼貌无处不在,它不分大小,不分场合。当有些同学扔垃圾没扔进垃圾桶里时,也许文明就在这样的不经意间“丢弃”;当我们洗手没有关水龙头时,也许文明就这样慢慢“流走”;当同学在校园内奔跑撞到同学时,也许文明就这样不小心被“打击”;当有同学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开小差时,也许文明就这样被“打扰”;当同学们离开教室时没关电源,也许文明就这样无意中被“浪费”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文明,不礼貌的行为,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够重视,其实文明礼貌和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一样,是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,是需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提高的。所以就像我们学习一样,我们也会犯错,我们有错题本,我们会订正,所以我们平时学习生活中可能也会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,但是当有人指出我们不文明的行为或者通过对比找到差距时,就要及时地改正,比如注意自己的穿着,扣好纽扣,拉好拉链这是一种仪表之礼;看到认识的老师,同学,领导,轻声问好或者点头微笑示意,这是见面之礼;走楼梯时靠右行走,主动让路,这是行走之礼等等。
就像我们每天喝的白开水,看似普通,却是最解渴的,文明礼貌看着简单,却是最能温暖人心的。举个例子,上次我回家在等电梯,我前面有一个小学生,还有一个大叔,看着电梯马上就要到了,这个小学生突然转头问我们,叔叔,你们到几楼啊?我们告诉他之后电梯门也打开了,他进去以后按住电梯,等我们都进去以后还帮我们都按了电梯,此时我感觉到我与这位小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,我们是陌生人,但是这种行为却似家人般温暖。同学们,我们学校有上万名学生和老师,每个人都是学校的 “主人”,每个人都是校园的 “形象代言人”,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懂礼貌,讲文明,做有温度的校园主人。我的讲话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