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今天,我想和大家聊一个看似朴素却意义深远的话题—— 勤俭节约,传承美德。
从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 的古诗教诲,到革命年代 “红米饭、南瓜汤” 的艰苦奋斗,勤俭节约从来不是临时的口号,而是支撑我们民族走过风雨的精神底色,更是刻在民族血脉里的基因。
古往今来,无数名人用行动诠释着节俭的真谛。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更是将节俭融入家训,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 “平生衣取蔽寒,食取充腹”,并教育儿子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,而他的儿子司马康也因廉洁俭朴被后世称赞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节俭的典范,毛主席的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,一条毛巾打了54个补丁,吃饭时掉到桌上的饭粒都会一粒粒夹起吃掉。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,节俭从来不是贫困时的权宜之计,而是无论贫富都应坚守的美德。
现在,我们身逢盛世,身处廉实,大多数同学的家庭条件都是不错的,很多同学也许会觉得“节约” 离我们很远,但其实它就藏在我们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。只要我们关注细节,节约同样触手可及:食堂里,按需分餐、吃完餐盘里的食物,不随意倒掉饭菜,不浪费粮食;教室里,离开时随手关灯、关空调、关多媒体,不浪费一度电;作业本、草稿纸双面使用,不浪费一张纸;生活中,不攀比,不购买昂贵的衣服与鞋子,不浪费钱财。这些小事看似微小,却能积少成多、聚沙成塔,能让勤俭节约的美德在行动中落地生根。
老师们,同学们,勤俭节约不是小气,而是对劳动的尊重、对资源的珍惜、对未来的负责。诸葛亮在《诫子书》中写道:“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,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,更是涵养品德、磨砺意志的重要途径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,我们不仅要践行节约,更要成为美德的传播者。让我们从今天开始,从每一餐、每一度电、每一张纸做起,把 “勤俭节约” 的名言警句记在心里、把名人的榜样力量化为行动,让这一民族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亮的光芒!
我的讲话完毕,谢谢大家!